10月11日晚7点,食科学院在校本部9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硕士研究生刘甜甜、刘琳、任璐璐和王苗苗分别做了题为“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三嗪类除草剂”、“用液质联用与DPI分析研究胶原蛋白与纤维连接蛋白的结合特性”、“不同部位及宰后不同状态对酱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和“增强剂对淀粉膜性能影响的研究”的学术交流报告,食科学院硕士生导师、学校“1512”工程第2层人才李大鹏教授和食科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浊点萃取是一种有效的萃取和浓缩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也是检测牛奶中农药残留物质,如三嗪类除草剂等的常用方法。刘甜甜介绍了优化浊点萃取的参数并通过优化实验条件下的研究确定了样品的加标回收率、LODs含量及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充分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胶原蛋白与纤维连接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特异性亲和吸附作用,但胶原蛋白中的纤维连接蛋白结合位点目前尚未分析出。刘琳基于液质联用与双偏振极化干涉仪(DPI)分析胶原蛋白中的纤维连接蛋白结合位点,分析出13种多肽缩短了结合区域的长度,使结合位点更明确并进一步讨论合成这些多肽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食用品质是牛肉商品价值的基础,其中嫩度是牛肉最重要的食用品质之一。不同部位肉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食用品质,它受遗传、宰前管理、宰后处理等因素的影响。任璐璐论述了不同部位以及宰后的不同状态下,即尸僵前、尸僵后及成熟后,牛肉食用品质之间的差异。 淀粉膜的研究在20世纪初就已开始,玉米淀粉膜是主要淀粉膜的一种。王苗苗以普鲁兰酶改性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添加辅助物质对膜的性能进行改进,讨论了添加辅助物质后淀粉膜机械性、透光率、透水性能、热稳定性和表面状态的变化,为淀粉膜的应用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食科学院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是学院对以往研究生学术论坛的改进和更新,使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内容更加充实和新颖,对同学们的学术研究起到相互取长补短、借鉴提高的积极作用,推进学院特色学术文化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是食科学院贯彻“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的办学理念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化。
|